3月的博鳌
潮平海阔,绿意盎然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
备受瞩目
从26日起的4天时间里,近2000名嘉宾聚焦世界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国际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
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共迎挑战,携手开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国家一级教授、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勤华等参加论坛,积极回应时代之题,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人民网、《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对他们的观点纷纷予以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论坛期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会见张东刚一行。
李保东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希望人民大学能够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为博鳌亚洲论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共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共识。
张东刚表示,博鳌亚洲论坛是中外嘉宾共同探索中国、亚洲、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希望能够通过参与论坛等多种方式,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为推动全球发展、保障全球安全、促进全球文明贡献力量。
双方表示,将就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前行,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博鳌论坛上的人大声音
张东刚: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
▲ 张东刚在“中国经济展望”分论坛现场发言
张东刚参加“中国经济展望”分论坛,把关于“改革阶段论”的思考带到了博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德勤中国主席蒋颖等同场交流。
张东刚表示,今年中国确定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这一目标是务实和理性的,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从1-2月份的情况看,中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不错,体现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
“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面临挑战,但中国经济呈现较强复苏态势。”张东刚表示,根据中国经济内在规律和内生驱动力,今年中国经济预计能够实现目标。
对于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张东刚从教育角度进行探讨。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要求,按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来培养时代新人,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张东刚表示,当下中国还要大胆推动原始性创新,推动原创性改革及创新性开放,“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创新是决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吴晓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巩固投资者信心
▲ 吴晓求在“世界经济展望”分论坛现场发言
“稳定和巩固信心仍是当下市场的首要任务,要确保市场公平稳定,从‘以融资者为本的市场’转变为‘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吴晓求在“世界经济展望”分论坛上表示。
在吴晓求看来,从融资市场转向投资市场关键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从准入机制、检测机制和退出机制三个方面着眼,让真正有成长性的、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让上市公司为社会创造相应财富,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和体量上的动态平衡。
吴晓求表示,要坚守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框架体系,让市场的主体有预期、有方向。“要对市场的主体有深刻的理解,因为相信规则的力量就是相信市场的力量。”
此外,吴晓求还强调,经济增长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给社会成员带来的福利水平提升和存量财富效应。当前最重要的是完善相关规章设计,保障市场公平秩序,为投资者、消费者等市场的主体巩固信心。
王文:当前世界“五难并行”
普遍存在三点诉求
▲ 王文主持“全球南方的兴起”分论坛
在王文看来,此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领导人所在的国家代表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发展诉求,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持续性。领导人们都谈到了经济增长的未来预期,对他们来说,持续性的推动力来自中国这样一个开放、巨大的经济体。过去十几年,中国为世界经济贡献了1/3的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从中国身上汲取到本国的发展动能非常关键。
第二是稳定性。当前世界可谓“五难并行”:经济低迷,地区冲突,全球变暖,粮食危机,流行病传播。这样的环境对发展中国家、小型经济体造成巨大冲击。中国是一个一直延续稳定政策的经济体,各国可以与中国达成更多稳定合作和双边贸易往来。
第三是开放性。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倒退,推行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中国则不断扩大开放,为发展中国家注入信心,也给全世界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
王义桅:地缘政治博弈加剧
各方如何携手应对?
▲ 王义桅做客CCTV4《中国新闻》直通博鳌节目
王义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聚焦“共”字,有三个涵义:第一,亚洲各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和挑战具有共性,所有与会嘉宾都认同亚洲是共同的大家庭,有事要一起商量着办;第二,亚洲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也有共性,亚洲是命运共同体,世界也是命运共同体;第三,我们讨论的前沿领域比如大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些问题也有共性和连结性,需要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用亚洲智慧来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
在他看来,通过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出了非常明确的声音,就是“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寻求共赢”。现在有些国家以“安全、韧性、绿色”为理由走向封闭甚至对抗,搞保护主义,背离了市场原则和经济发展规律。他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只有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才能推动全球化走向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享的发展。
许勤华: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让更多可持续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福祉
▲ 许勤华在“绿色发展:点亮城市与乡村的未来”分论坛现场发言
许勤华表示,抓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共同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能源转型的紧迫性首先源自发展的需求。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特别是能源科技的发展,已使得能源的开发、运输与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促使能源消费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可能。另外,面对资源消耗式的开发和生物多样性的灭绝问题,转型成为人类生存的根本之举。
“全球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之际,中国通过前瞻性的能源革命,确保了民生用能的稳定供应。”许勤华表示,目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方面已取得领先地位,如光伏技术的进步,已经让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技术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