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首页特别报道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第二、第五党支部与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党支部开展“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联学活动

2022-07-26

点击量: 次浏览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联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第二、第五党支部于7月20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召开专题联学,围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党总支副书记、副司长方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出席联学并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处长、党支部书记时延安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领学,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关欣,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张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国际组织学院办公室主任韩飞进行学习心得分享。

杜鹏首先围绕本次联学的场地—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他表示,作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国际性的发展。我校推出全球首个中意美管理学本科三学位项目,成立国际组织学院,致力于创新全球战略型人才培养。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知识“一带一路”论坛、儒学论坛等双多边合作机制及学术平台为抓手,主动聚焦全球发展热点议题,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陶文昭以“中国理念的融通传播”为主题分享了学习心得。他表示,全球化与中国实力的提升都要求增强中国理念的国际融通。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讲特殊性,也要讲普遍性,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不断增强理论的融通性与影响力,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国家,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中国都有缩影,这使得中国的经验对全世界都有借鉴价值,使得中国的理论对世界都有不同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丰富的内容理论体系,当前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有关治国理政思想的传播工作。

关欣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角度分享了学习心得。她表示,作为教育外事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推动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做好“民心相通”工作,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等平台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张君表示,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港澳台青年的思想政治和人才培养工作,真正做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同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教育治理的中国方案。

张晓萌围绕“新路”的概念,探讨了“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独树一帜”的定位与历史渊源,以及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丰富内涵。她指出,应把握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发挥高校优势,在教育对外开放过程中加强交流互鉴和文化引领。

韩飞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的建设情况,从发展思路、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活动与人才推送等方面分享心得体会。他表示,我们要统筹好“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着力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方军作总结发言。他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同志们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大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对照党的理论持续推进的态势,立足回答好教育根本之问,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坚持深学广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一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

会前,各党支部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辈子做好事——吴玉章生平展”“风吹松林 涛声阵阵——宋涛生平展”“他是一座山——吴宝康生平展”。全体党员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从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文物中感悟革命家伟大的精神和优良的品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电话:86-010-82509597

传真:86-010-62515329 62515343

Email:international@ruc.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6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交流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层 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