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拓展学校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助力学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促进中俄两国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为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作出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于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率团出访俄罗斯。访俄期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并赴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参观学习,拜访了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
10月31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副校长维多利亚·帕诺娃(Panova Victoria)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帕诺娃表示,非常欢迎代表团一行访问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的一流学府,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术实力在俄罗斯处于领先地位。中俄两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两校应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两校在学生交流、联合研究、合作办学等方面务实合作,产生积极成果。
郑新业对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接待代表团感谢,并简要介绍学校历史和发展情况。郑新业表示,此次来访是学校首次派代表团访问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是带着最大的诚意推动两校师生开展实质性交流。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举行了会谈,就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了战略安排。中俄两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解决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方面,两国文明均担负着重要使命。作为两国知名的一流学府,两校应尽快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实施合作项目,推动两校师生开展交流互访和合作研究,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方案,为两校学生学习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知识创造条件。期待两校交流合作产生丰硕成果,造福两校师生,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还就学生交流、“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建设、联合研究、合作项目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商谈。
10月31日中午,代表团前往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访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大学执行主任奥西楚克·娜塔莉娅(Osipchuk Natalia)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娜塔莉娅表示,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大学每年为其客户提供大量的培训项目,范围涵盖金融、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培育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在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等领域在中国享有盛誉。希望双方以此次访问为起点,加强为两国企业培训方面的合作,为双方更深入地了解两国的发展和商业模式搭建平台。
郑新业表示,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是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大学为其客户提供的培训项目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实力。学校愿加强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大学的合作,为两国企业增进对彼此了解搭建平台,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中俄两国务实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商学院院长易靖韬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和相关培养项目的情况。
10月31日下午,代表团驱车来到位于离莫斯科市中心约40公里的五一村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参观学习。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于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会议选举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切关怀下,展览馆于2016年7月4日建成,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分别就展览馆建成致贺辞,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奥丽加·戈洛杰茨分别宣读贺辞并共同为展览馆揭幕。
展览馆馆长王京接待了代表团一行。代表团在王京的陪同下,通过参观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料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中共六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举办过程、历史地位以及在中俄两国领导人亲切关怀下展览馆修缮建设等相关情况,并代表学校向展览馆敬献鲜花。
通过参观学习,代表团对中国共产党这段艰辛而光荣的革命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俄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促进世代友好的优良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11月1日上午,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尤里·亚历山大洛维奇·马泽伊(Yuri Alexandrovich Mazey)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马泽伊对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对外交流合作情况。马泽伊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在前不久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普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会谈,明确提出要加强两国人文交流,进一步推进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知名学府。双方应在学生交流、合作研究、双学位项目、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希望以代表团来访为契机,推动两校合作迈向新的阶段。
郑新业对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人大与俄罗斯、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交流源远流长。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曾得到包括莫斯科国立大学学者在内的大批前苏联专家的倾力支持。去年10月,在人大建校85周年之际,萨多夫尼奇校长发来贺信,体现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对发展两校友谊、促进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视。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明确提出希望学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当前,学校正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殷切希望,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人大贡献。作为两国知名学府,两校对解决粮食问题、妇女问题、边疆问题等全球问题承担着重要使命,希望两校深入开展学生交流,促进两校学子增进对两国的了解,特别是加强语言文化的学习,希望两校学者加强联合研究,积极落实两国元首作出的战略安排,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贡献中俄两国学者的方案。
双方还就学生交流、联合研究、合作项目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商谈。
11月2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校长谢尔盖·弗拉基米洛维奇·安德柳申(Andryushin Sergei V.)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安德柳申对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高度重视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学校名誉博士学位时指出,希望学校在发展汉语教学,开展中国研究方面发挥主导地位。经过学校的积极努力,学校中国研究方向课程增长9倍,学习汉语学生从100名增长到1000名,设立了包括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俄罗斯研究中心在内的中国研究中心7所。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拓展新的项目使双方合作达到新高度,推动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就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达成的共识,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郑新业对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悠久,名师荟萃,英才辈出,为俄罗斯及世界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学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两校共建的俄罗斯研究中心,受到了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推动俄罗斯问题研究、加强两国人员交流和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俄两国民间外交和教育合作的典范项目。面向新时代,作为中俄两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大学,两校应在加强对气候、能源、妇女、儿童等全球问题的联合研究,进一步扩大学生交流,深入推进合作项目实施,促进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两校师生。
双方还就学科交流、联合研究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商谈。
11月2日下午,代表团访问了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代总领事张晓庆会见了代表团一行。郑新业代表张东刚书记、林尚立校长对总领馆长期以来支持学校与俄罗斯以及圣彼得堡地区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感谢,并向张晓庆代总领事介绍了此次代表团访俄的相关情况。
郑新业表示,面对粮食、能源、教育等全球性挑战,中俄两国高校需要加强合作,提供两国学者的方案。两国青年学子需要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特别是加强对两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不断增强胸怀天下的意识,不断提升国际能力。此次访俄,学校与俄方伙伴院校就深化务实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将持续加强与俄方高校合作,为两国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张晓庆对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对学校长期支持对俄交流合作表示感谢。张晓庆表示,在中俄两国高校等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两国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子加强对两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将积极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对俄交流工作。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持续加强与俄方高校开展高水平交流合作,产出更多合作成果,为全面深化两国教育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访俄期间,代表团还拜访了在俄中资机构并看望部分学校在俄校友。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易靖韬等随同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