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EVENTS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牢记总书记殷切希望,勇当国际组织开路先锋”-且听他们怎么说

2025-05-12

点击量: 1873

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代的发展正呼唤着当代青年积极投身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需求,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精品课程讲座平台、国际组织实践活动平台、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平台三位一体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背景下,关注和思考“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探索解决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加快建设“独树一帜”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高地,大力培养新时代国际组织开路先锋、全球治理事业闯将,走出一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新路。学院成立后,我校赴国际组织实习交流人数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2019年至2021年,我校赴国际组织实习交流人数分别为56人、78人和189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国际组织学院青年学子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希望,树立为全人类服务的理想,勇当国际组织开路先锋、全球治理事业闯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小编特从目前正在或曾在国际组织实习的人大学子中选取部分同学的感想,以飨读者。

赵思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第二期学员、新闻学院2020级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全球传播部实习

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硕士生赵思雯,目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的全球传播部社交媒体科实习,主要负责联合国社交媒体平台内容的采写和编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前往学校考察时强调,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习总书记这番话使身处异乡、在全新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工作的我备受鼓舞。

在工作期间我有幸采访了多位在联合国长期工作的中国籍员工,从发言人、中文口译,到记者和维和前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每一位都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不惧困难和挑战,勇于冲在第一线。而对我来说,在国际组织学院的培养、学院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亲身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工作,更是幸运又充满挑战的。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展现出我国新时代青年和人大学子敢闯敢拼的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作为一名在联合国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中国人,我认为既要让中国听见世界的声音,也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时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因此我深感自己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希望在联合国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

图为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录制视频采访

饶海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第二期学员,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目前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实习

本学期,我申请到了我校国际组织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合作的实习项目,实习领域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促进儿童权利和企业原则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之后,我结合自身的实习申请经历,对于投身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对于成功申请本次实习,我深感离不开母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从加入我校国际组织学院以来,我修读了王之佳老师开设的《走进联合国》课程以及薛玉雪老师开设的《实用国际公文写作》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我参与全球治理的兴趣,并大大提升了我的公文写作等能力,对我成功申请实习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学院还邀请了众多名家开设讲座,使我了解到中国职员在国际公务员队伍中代表性不足的情况,使我坚定了投身国际组织、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习经历中,我意识到爱国和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地位并不矛盾。我的实习工作涉及倡导中资企业支持其他国家儿童数字学习的项目。在这一项目中,我不仅了解到联合国在促进发展、保护人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以及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联合国系统实习,敬业精神也非常重要。在实习工作中,我需要搜索和处理大量数据,与许多同事沟通交流,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

在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中,我会继续锻炼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曾宸,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第一期学员,2021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实习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强调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我国的人文社科领域独树一帜;中国人民大学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这块重要阵地。

我在人民大学学习了五年,从党史系到政治学系,从未改变的是对初心和使命的追求。2017年入学即逢人大建校80周年,总书记向学校致贺信,肯定人大。从那时起,我就积极投身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2019年,国际组织学院成立,我成为了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学院开设了大量相关课程,并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方案。在学院韩飞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在今年年初申请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实习岗位。实习期间,我把在学院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开发计划署在华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监控和评估等领域的工作中,加深了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际发展合作的理解,加强了自己的战略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作为人大青年,我们应该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杨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第一期学员、国际组织学院学生秘书处秘书长、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联合国总部远程实习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时号召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前往国际组织实习和任职要有一种“闯”和“开路先锋”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理念与宗旨,契合总书记号召,恰逢其时。

过去一年,作为学院第二届学生秘书处的秘书长,我非常有幸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承担“上传下达”的职责,服务于学院广大有志于从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事业的同学们。我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例如国际朋辈分享会系列活动、参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YPP备考交流工作坊、联合国中文日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外学子新年联欢晚会等,积极促成中外学子就学习、文化、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跨文化、跨学科对话交流,努力为同学们提供培养全球胜任力、夯实国际事务理论知识、练就国际组织工作技能的平台,为同学们前往国际组织“闯”出职业发展的新路径保驾护航。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缴纳国,但在联合国系统内的中国籍雇员数量却依旧极为有限。以我自身为例: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正在联合国总部远程实习,负责协助处理联合国的战略规划与安全政治事务等事宜。截止目前,仅仅遇到了一位中国籍正式雇员。承载着时代使命与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应运而生,勇当开路先锋,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拥有出色外语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性创新人才,助力更多的人大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人大学子的风采,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得益于所学有关全球治理与国际胜任力的知识,今年硕士毕业之后,我选择前往中国最大的国有跨国公司之一——中信集团总部工作,继续为国际事业贡献青年力量。我期待着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在学校和学院的培养下,投身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陆晨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第二期学员,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曾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实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考察调研时,鼓励我们青年人要做开路先锋、事业闯将。这让我倍受鼓舞,国际组织工作就需要有这样的“闯”劲。作为一个中国年轻人,我“闯”进了联合国万国宫——这个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率领着我国外交团队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的地方。我一方面备感荣幸和振奋,另一方面,也深觉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我的语言能力让我在实习中获得了竞争优势。还记得上班第一天,我用流利的法语和上级沟通的时候,上级领导对我的法语赞不绝口,表示这是第一次遇到能讲出如此流利法语的中国年轻人。我语言优势的取得,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平台。我在本硕均为法学专业的前提下,接受了校内法语培训,让法语继中、英文之后成为了我的第三工作语言。

“闯”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阵痛”。人权理事会极少接受中国实习生,许多工作没有先例可循,需要自己摸索、开拓,而流利的语言就是我的“定心丸”、过硬的专业水平就是我的“大靠山”。直面斗争的场景时有发生,比如:在工作中会遇到对亚裔员工有歧视的外国人;又如,“台独”势力的猖狂……我一次又一次的小心应对,并主动使用联合国内部举报和监督程序,在底线问题上不妥协、不让步。

习总书记来人大,提振了人大国际组织人的精神。伴随着中国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需要一批强有力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有道是“民族复兴、强国有我”,年轻人更要牢记使命、不负人民。作为新一代国际组织人,要抓住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投身到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事业中去;作为新一代法律人,也要立志将这份“闯”劲儿,贯彻落实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我真诚地希望可以和优秀同侪携手共进,立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在“新长征”路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作出属于人大学子的贡献,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向广大青年提出的明确要求言犹在耳。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全体师生将不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在学校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领域培养更多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电话:86-010-82509597

传真:86-010-62515329 62515343

Email:international@ruc.edu.cn

  • --外国驻华使馆--
  • --中国驻外使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6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交流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层 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