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EVENTS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专家座谈会

2025-04-22

点击量: 60

6月10日下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专家座谈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出席座谈会。

静炜介绍了“新汉学计划”整体情况及发展计划,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紧密配合,并表示希望未来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她在讲话中表示,在“新汉学计划”下设的博士生奖学金项目、“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领袖项目、国际会议项目和出版资助项目中,博士生项目尤为重要。博士生奖学金项目旨在通过来华攻读博士学位、中外合作培养博士等方式,支持各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培养新一代中国研究专家。项目将持续深耕人文社科专业领域,通过链条式培养与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支持制定带有个人特性的培养方案与路径,促进国际高端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新汉学计划”还将新设立中外合作线上培养博士项目,为各国青年学者提供中国研究方面的学术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张靖介绍了学校“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执行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已有135名博士生导师自愿加入“新汉学计划”导师库,12个学院通过“新汉学计划”培养了46名国际博士生,包括中外联合培养34人,来华攻读博士学位11人,并联合多所中外高校举办十余次“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论坛。近年来,“新汉学计划”毕业生中多人成长为杰出的青年学者。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依托“新汉学计划”进一步促进中外导师合作,创新中外博士生交流平台,培养高层次国际博士生,协助落地学科合作项目,也期望各学院继续增报导师入库,并将项目推荐给更多的海外青年学人。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适表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农村发展、农业、扶贫领域等国情教育方面有独特优势,将继续研究完善国际博士生培养方案,积极动员学院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宋月萍表示,社会与人口学院对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人口流动等议题有深入研究,社会与人口学院将加大统筹研究力量组建导师团队,参与筹办“新汉学计划”论坛,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国学院副院长吴洋肯定了“新汉学计划”往届学生素质,并表示,该项目是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他还建议继续加强实践调查环节,以帮助青年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学术土壤,熟悉中国的环境。

历史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吕学明建议依托“新汉学计划”设立专项课题,组建国际合作研究团队,聚集更多优秀中外青年学人学生参与。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提出,研究中国的方法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理解中国的方式也在变化,因而研究范围与方式也需要不断拓展。他建议未来应一年多期滚动实施项目招生考录,提升该项目博士生数量与质量。

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主任胡树刚,教务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钱宗鑫,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闫岩,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谢伦裕等提出了意见建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学研究工作处处长张科等就相关问题及建议作出解答和回应,并表示希望围绕项目实施方案计划继续深入交流探讨。

杜鹏作总结讲话。他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来学校调研并推介“新汉学计划”新设立的“中外合作线上培养博士项目”致以感谢,并对各学院代表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肯定。杜鹏简要介绍了学校近两年新发展的相关研究资源,他表示,近年来学校着力创新国际学生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创立了丝路学院中国研究硕士项目,发起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等中外合作平台。今后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与国内外伙伴高校加强合作,整合资源聚合力,拓宽渠道选拔和培养优秀学子。欢迎各学院有中外合作资源的导师们继续积极加入“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库,并推荐介绍海外高校的优秀国际博士生报名“新汉学计划”中外合作线上培养博士项目。杜鹏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会继续发挥好“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的作用,一如既往地提供优质学术服务并积极拓展新思路,并进一步深化与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合作,办好第七届世界汉学大会、青年汉学家论坛等品牌活动。

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李贞实主持座谈会。她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大学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国际学生培养、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李贞实表示,作为“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及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学校也将继续精心谋划,与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合作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电话:86-010-82509597

传真:86-010-62515329 62515343

Email:international@ruc.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6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交流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层 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