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海外交流
STUDY ABROAD
首页 学生海外交流 游学纪文

维也纳大学 梁骁

2021-10-26

点击量: 次浏览

半年前,直到登上飞机飞往欧洲,我都没有产生太多离愁别绪,直到第一天晚上从机场回来,十点多在地铁站等待的时候,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安静地像乡下,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另一个国度,真真切切开始了自己的维也纳交换之旅。


我的舍友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安德鲁,说着一口奇怪的英语,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很快成为朋友。这个小个子青年不幸沦为了我的试验品,每次做了新菜都要让他先尝。有一次鱼香肉丝淀粉放多了,口感变得特别奇怪,然后他吃完说很好的表情非常萌,当我尝了一口的时候马上吐了出来,顿时觉得这么照顾我的面子的舍友实在打着灯笼都难找。而且他经常会和我分享他的晚餐,虽然说都是家乡特色的大面饼和牛羊肉,很新疆,嗯。


维也纳的街道很窄,建筑都不高但是很密,楼房外面有花朵点缀,临街往往是一扇厚重的大门,门后庭院里是居民住的楼宇。路上跑着有轨车,看到行人司机会敲响小铃铛停下来等待。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上面都有很多人在看书,这个小习惯让我会心一笑。

 

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街头的音乐文化也是随处可见,一个人弹钢琴就会有很多人驻足,跟着打拍子,在一曲终了的时候为他鼓掌。


这边的人由于基因原因都又高又美,对我这个半吊子也很友善。银行的爷爷耐心跟我说办卡的事情,超市的小哥逛了几次后也跟我说说附近哪里的菜便宜,随便问一个人路都很友好地停下脚步等你说...相比国内确实少了很多戾气,人们没那么着急,到了这边我自己也不着急了,慢慢地跟着有轨车的叮当响节奏来就对了。


奥地利这个国家都很慢,街道上的咖啡店到处有人坐在长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车远远看到你都会停下来示意你先走,电梯里没有关闭门的按钮,晒太阳是第一要务,商店关门早,安息日基本全关...这种心理状态是发展中的我们怎么也体会不到的吧。

维也纳有绵延不绝的历史,从哈布斯堡家族的辉煌到一战二战的迷途被入侵,再到战后被分割如同柏林划成四个区,到如今的联合国第三大办公地,永久中立国身份,奥地利走过了漫长的旅程,如同一位优雅的老贵族,不急不慢。


除此之外,维也纳还有600多家博物馆和与之对应的名人资源,太多名人曾在这里居住过,施特劳斯,勃拉姆斯,莫扎特,佛洛依德,这里确实是一处圣地。


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不差,单单看美丽的建筑和晴朗阳光下的森林,与波光粼粼的湖泊,便心生向往,维也纳的魅力就是这样多层次、多角度的,


说说维也纳的交通吧,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准点百分之百,基本换乘不用走远,凭一张卡可以通吃。有趣的是地铁没有北京那种挡板,人们想进就进,也不用刷卡,车上也没人查票。听说有随机查票的,抓住会罚款100欧,但我还没遇上过。车门不会自动开,需要按动一下,无论你是上还是下,但是会自动关闭。  令我不适的有一点,就是自行车道常常变换,不按照靠右行的原则来,有的时候双向自行车道都在一边,曾经吃过亏以为没有自行车道结果和汽车抢道。  而且市内红绿灯很多,又有很多上下坡,所以开车的话第一技术要好,第二要有耐心,我觉得还不如骑车快。


然后说说这边的课程吧。由于奥地利是说德语的国家,所以供我选择的英文课程很少,交换前选学校的时候其实无视了这些障碍,一心想着来到古典的中欧过一段梦幻之旅,好在英语在这里的普及率也非常高,算是没太影响到我的生活。


上课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欧洲学生的积极与主动。之前在人大上课时除非老师提问否则绝少说话,但在特重上课表现的课堂上不开口发言等于自掘死路。不断有人在上课时随意打断老师的话,并且老师也不生气,两个人会即兴开展讨论,直到解决那个同学的问题。维也纳大学的课堂,讨论绝对是重中之重,多种观点在这里热情洋溢地碰撞,最后形成智慧的结晶。


选课的时候我选了一门跨专的哲学院的列斐伏尔思想研究 。这课程名称硬、内容硬,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学基础知识,最主要的是研究列斐伏尔本人的城市空间学。上课模式是事先阅读一本厚厚大书的指定章节,然后所有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然后是每周有一个小组专门针对这个章节做一个pre,在pre之后所有人一起坐下来讨论大家的问题。一开始涉及到的哲学和社会学专业词汇我根本听不懂,看着大家讨论一脸懵逼,只好在课前老老实实啃完冗长的文献,基本上每天要读3个小时吧,然后做好笔记——这样一点一点地才能跟上讨论的节奏了,也让迷路多时的我看见了天光与云影——这种从无到有、化暗为明的学习历程,对于在国内上学很顺利的我而言,绝对是稀有的初体验;但也是这样特异的习得过程,打开我学习的眼界,了解在书面文字的背后还可以有怎么样庞然的思考辩证空间。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也在加深,也收获了好多朋友,他们都是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交换生,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并且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没有歧视,没有偏见,他们的态度真的非常友好,跨年的时候还邀请我去一起喝红酒,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下,我也渐渐放下了羞怯与不自信,对欧洲面临的种种政治困境也有了直观的了解。


回来好一段时间了,但是每次翻阅关于维也纳的一切,相片、笔记、纪念品,那一段日子的鲜活记忆又会再苏醒过来,仿佛我不过昨天才去。六个月的交换学生岁月,说长不长,说短呢,却已经足够产生一股能量,仿佛把我丢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都有办法生活下去;这是交换学生经验中让我最满意的一项成长。究竟人要到几岁才能把自己看清呢?看清自己的能耐、看清自己的份量,并由此看见自己可能的未来 ── 我不敢说一趟交换学生让自己改头换面了多少,但是我所能确定的是,我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经历过那一段,你会知道你是谁、你要什么。」现在回头看,是这段经历让我体认何谓真正的成长与学习,在逆境与考验下倾听自己的声音,与感谢外来一切的给予——这样的碰撞,激发出殊异而珍贵的火花,将是我永远的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电话:86-010-82509597

传真:86-010-62515329 62515343

Email:international@ruc.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6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交流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层 邮编: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