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海外交流
STUDY ABROAD
首页 学生海外交流 游学纪文

林奈大学 陈雅琪

2021-10-26

点击量: 次浏览

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陈雅琪

之所以选择出国交换,完全是因为在同一个学校蹲了五年,怕自己霉掉。出去之前,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也仿佛命中注定似的,就去了瑞典,不是斯德哥尔摩,而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一个城市,韦克舍。

一个人生活

每个单人间都住着一个孤独的灵魂。从前是练习一个人,而现在是真的一个人。这里的“一个人”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独自做饭,打扫屋子,锻炼,旅行。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学会享受一个人的苦与乐。比如,深夜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影的乐,比如,发现美丽的风景身旁没人分享只能发微博的苦。然而,时间能消磨一切,习惯是“一个人”最忠实的伙伴。

刚去瑞典的时候,有过一段不适应期。到达韦克舍的第一天还是很受挫的,飞机降落在哥本哈根机场之后,第一次用英语买火车票,因为紧张,说得磕磕巴巴,连售票员告知的火车出发时间也没记住,到了站台一看火车票就傻眼了,因为上面什么信息也没有,只好再一次跑到售票窗口询问,贴心的售票员姐姐专门写了个便条递给我。怀着焦虑的心情坐上了不知是否正确的火车,拖着两个大箱子,又不敢睡,就这么强撑着,旁边坐着一对老年夫妇,不知怎地就和他们聊起来,老奶奶说,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有勇气就很棒,我那会儿特别想哭。晚上8点多到了韦克舍,那天下着小雨,没吃什么东西,没有被子,昏昏沉沉把所有衣服盖在身上就睡了,有点委屈,有点害怕,有点想家,但在心里默默地说,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

接下来的几天,添置了些食物、生活用品,慢慢熟悉了学校和周边环境,不过心里的忧郁依旧难以排解。“时间过得太快,来不及暗自神伤。味觉出了问题,尝不到一点滋味。想孤独,寻不到一处悲伤之地。想热闹,结果却是强颜欢笑。似身置中间地带,所有得到的都不属于我。就像早晨醒来浑身酥软,和人微笑后嘴角瞬间反弹,噩梦之后暗自祈祷。这种状态,怎么说呢,真空?漫游?有点恐慌是不是要失去自己了,无法表达。”我在微博中这样写道。好友的一句评论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安慰。她说,“在远方的路上你值得七分欢喜,也抵得住三分孤寂。”我决定,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墙上,后来,墙上又增添了我给自己的九字目标:学语言,交朋友,看世界。趁着打折买了一盆欧石楠放在窗台,每天给它浇水,每天绕着湖跑步,每天学会做一道菜,每天晚上都做一个梦。这样的生活,很充实。Change is hard but good!

交朋友

我所在的公寓楼层有20位住户,5个中国人,2个瑞典人,2个美国人,2个巴基斯坦人,2个法国人,以及2个伊朗家庭。大家共用一个厨房、客厅和餐厅,每周房屋公司都会来检查公共空间的卫生情况,因此我们排了一个值班表。来瑞典前,我不会做饭,现在觉得每天的做饭时间是最美妙的,你看到每个人都在用着相同的食材做着截然不同的食物,仿佛世界就是由这些食物构成的。我们这层有个巴基斯坦大叔特别会做饭,来瑞典读研,留下妻子和女儿在国内,我问他在家做饭吗,他说不常做,因为他女儿觉得他做的菜不好吃。他爱深夜在厨房烹饪,每次遇到他,他总会分享食物给我,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爱烹饪,他说,有人擅长游泳,有人擅长读书,而我擅长做菜。

在welcome dinner上认识了日本女孩Yuki,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邀我一起喝下午茶,我们在纸上写写画画,没想到一聊就聊了4个小时,从语言到电影,从教育体系到各自的家乡,不急不慢的节奏。我发现,我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在我说话时,静静聆听的朋友。

参加了我们学校的buddy program,我的瑞典buddy是个挺文艺搞音乐的女孩,感觉大部分瑞典人性格挺内敛的,和中国人很像。她请我看足球赛,我请她吃自己做的中国大餐。基本每星期问候一次,每月聚一次。每次旅行回来和她分享有趣的事情好像已经成了惯例。

旅行:在路上

我是绝对不甘于宅在屋子的,只要逮着机会就出门,去市中心看看,去湖边走走逛逛,总之,离开家,就是远行。

出国前给自己定的目标是9个字:学语言,交朋友,看世界。5个月时间有三分之一在外面游荡,一共到了欧洲13个国家,最初因为时间的原因每天累死累活赶行程,这样的旅行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旅行,现在重新想想,可能当初我对于旅行的想象太浪漫化了吧,有泪有辛酸才是生活的常态啊。旅行最满意的部分是在Airbnb上订的民宿,每一次与房主的交接钥匙都像是一场神秘而有趣的仪式,遇到过IT咨询师、艺术专业学生、专业租房人、歌手,有见到面的,有没见到的,有过误会,也有相互称赞。我觉得旅行是提高适应能力的很好的方式,每到一个地方,你得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你需要学一些他们的语言,你需要用最快的方式熟悉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你还得在地图上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位置,我想,这就是旅行对于我的意义吧。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就仿佛在欣赏一部电影,或翻阅一本小说一样。比如,在斯德哥尔摩遇到的一个澳大利亚人,住在英国,以前是做冰淇淋的,后来去做按摩生意,专门为了ABBA来斯德哥尔摩。比如,在去慕尼黑的飞机上遇到一个斯洛文尼亚大叔,开旅游大巴,接待过很多中国游客,喜欢吃辣,会用微信,他向我吐槽,他老板为了省钱给他买的需要转机的飞机票。

还有,旅途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到冰岛的第一天,用信用卡付房钱时被高冷的前台小哥告知信用卡刷不了,现金只带了几百瑞典克朗,根本不够。脑子飞快打转,只有一张银联的储蓄卡,也不知能否在这边的ATM机上取现,换钱只能去银行,而银行只在周一早上营业,甚至都想到了转账或者去中国餐馆找人借钱。还好老天眷顾我,找到ATM机时发现竟然有中文页面,最后问题顺利解决了。真是有惊无险啊。

在维也纳地铁上钱包被偷了,所有的现金,卡,护照都丢了,当时整个人都蒙了,赶紧去警局报案。身无分文,孤身一人站在警局门口,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事故发生后48小时,当我再一次站在警察局门口时,我有些恍惚,惨兮兮的进警局报案,拖着箱子站在电梯口默默擦眼泪时警察叔叔给我钱,在去布拉格的火车上猜想各种糟糕的结果,借到钱后吃到的第一碗面,尽管补办了护照还是不停地担心没有签证会随时被遣送回国,直到在失物招领处看到我的护照和签证。也许这就是老天留给我的人生课题,让我独立去解决,看这之后我能得到什么,尽管当时很苦涩,以后却都付诸笑谈。

那几天真的哪儿都没去,就一直往返于警察局、大使馆、失物招领处、旅馆之间。住的青旅很热闹,大厅前台,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年轻人,而我,却像个老住户一样。我的室友每天都在换,前两天是个韩国女生,每天回来都跟我讲今天去哪儿玩儿了,后两天是个加拿大女孩,也不出去,就躺在床上看书。旅馆附近是中国城,每天晚上都去同一家中国小馆吃饭,老板是温州的,每天听我讲案子的最新进展。离开维也纳的前一天晚上,结账的时候老板娘问我,喜不喜欢吃馒头,我们刚发的,给你拿两个明天早上吃。第一天事故发生后,简直恨透了这个地方,恨不得早点离开就好,可最后真的要走时,心情却相当复杂。

习惯流浪的生活,学会迅速地融入当前环境,积极地应对危机,用看世界的眼光,调整个体与他者的关系,应该是我这半年最大的收获。

有人问我,在北欧如何度过慢慢长夜?

我回答,看该看的书,好好学习瑞典语,努力开发新菜谱,按时作息,以及,憧憬下一站旅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电话:86-010-82509597

传真:86-010-62515329 62515343

Email:international@ruc.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6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交流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层 邮编:100872